幸福就在身边
发布时间:2011-07-18 点击数:383
一位法师的弟子问师父,你都怎么修行?师父说很简单,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弟子很怀疑,平常人每天在吃饭睡觉啊!师父说不同,别人吃饭的时候百般思索,睡觉的时候千般计较。我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休息的时候就休息,所以不同。
其实,这是一种专注,而专注无疑是我们能够获得幸福感的基础。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睡觉的时候专门睡觉,喝茶的时候专心喝茶,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幸福感需要用心去体会。
幸福感是自己真实体验来的!而完美,带给我们的则是没好和向往,却不是幸福感。佛家有言:尽心就是完美。尽心的过程则能够令我们体验到幸福感。
什么叫“尽心就是美”?就是因为发现人生不完美,所以当我们专注地生活了、工作了、追求了,即使未必尽如人意,依然算得上完美。曾经看过一个追求完美的故事,题目叫《追求完美的老人》。故事的主人公在年轻的时候就发誓,要找到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于是他开始去旅行,60年后,大家猜猜看这个老人结婚了没有?对,没有!
在许多地方,都有人问这位老人,“老先生你在找什么?”他说我要找一个最完美的女人结婚,找了60年。“难道这60年来你都没有找到最完美的女人吗?”他说我30岁时曾经找到一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大家于是问:“你为什么没有结婚呢?”他说,因为那个女人说她也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尽管没有追求到完美,但老人并不沮丧,他说,60年的寻找过程,让我看遍了世界的美景,而怀着没好愿望的追求过程就是一次幸福的旅程!
你要追求最完美,那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要尽力就好了。尽力之后就可以无恨、无憾、无悔。“欢喜的心”最重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常想一二”。十件事里面只有一两件没好的事,你就去想那一两件美好的事,想久了你就“常想三四”啦!“常想五六”啦!你欢喜的时间越长,痛苦的时间就越短,因为生命是相对的。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人类的知识是追求幸福的知识。
其实,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幸福的。人与动物不同,存在对物质的无限性追求。吃,要色香味。穿,要个性化。住,要舒适豪华。人还有对精神的无限性追求,要审美、谈恋爱,等等。穷人和富人的幸福不一样,但他们追求幸福的动机、愿望、目的都是共同的。很多人认为,幸福是主观的,各人有各人的幸福,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幸福的感受不一样。尽管幸福的感受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满足了人的需求。如果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那是神经病。所以幸福感,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反映的内容却是客观的。
总结人们的幸福感,不外乎三个来源:
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物质需求的满足,会给人带来幸福感。你买了一套别墅,看着大海,哇,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种幸福感是真实的,不能说是虚假的。这就是人发财、赚钱的动力。但物质层面的幸福感是短暂的。你住别墅、看大海,时间长了以后就没有幸福感了,就必须有新的刺激,而不断刺激产生的幸福感是递减的。现代人吃的、玩的太多了,但总感觉不好吃、不好玩。物质层面的幸福感还是可能是有害的,鱼翅、鲍鱼吃多了,就会犯糖尿病、高血压。所以,人单单追求物质幸福是不够的。
来自情感层面的幸福。亲情、友情、爱情、信任、拥护、爱戴,都会带来幸福感。作家王蒙写了一个回忆录,说当文化部长的时候幸福感油然而生。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前呼后拥。这就是人想当官的动力。受到拥护、爱戴就有幸福感。不过来自权力的幸福感,有真有假。作为员工、百姓做好事,关心他们,那么他们对你的爱戴、拥护是真的。但也有人利用权力为非作歹、蛮横霸道,表面上人们奉承你,背后就骂你。这种幸福感是虚假的、短暂的。来自人和人之间的真情所产生的幸福感,要比来自物质层面的幸福感长远得多,持久得多,而且多多益善,没有害处。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环境、不消耗资源,可谓“绿色幸福感”。
现代社会恰恰忽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幸福。一颗柔软的心,一个纯净的笑,一个尊敬的礼、一个亲切的问,都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带来愉悦。回家对老婆好一点,工作对同事好一些,服务对顾客好一些,并不难做到。你对老婆好、对同事好、对部下好、对朋友好、对顾客好,人家也会对你好。这种幸福是很容易得到的,不需要算计争夺,不需要钩心斗角。我们为什么舍近求远、舍易求难,不去争取人人可以获得的幸福,非要去追去不易得到的幸福,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满足呢?物质幸福是要追求的,但不要忽略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你有一大堆钱,没有知心朋友,老婆不能沟通,与员工的关系紧张。这样活着有意思吗?活得有价值吗?活得幸福吗?
最后是来自精神层面的幸福。什么叫精神呢?人是要死的,却总想要把生命无限延长。人希望永恒,所谓精神就是永恒,超越生命的永恒。比如说母爱,母亲把孩子拉扯大,虽然死了,但母亲的生命在孩子的身上得到了延续,这就是母爱精神。中国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自己的孩子成才,这就是对永恒的一种追求。同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曾经是雷锋倡导的奉献精神。你的有限生命,通过奉献在许多人身上得到延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工作、提供服务,受到大家的认可、尊重,也可以实现永恒,这就是敬业精神。还有牺牲精神,有人掉到了河里,见义勇为者把他救上来,虽然牺牲了,但见义勇为者得生命在被救者的身上得到了延续,所以才叫做“重于泰山”。
幸福感说起来神秘,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身体之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领它、体验它,同时学会享受它。(摘自《党课》 作者:艾迪)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施的五个关键点
下一篇:中共新韩通船舶重工党总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