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企业文化>团队聚合的伟力

团队聚合的伟力

发布时间:2011-05-03 点击数:345
      企业团队,这个风靡于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热门词汇源于战后对日本企业腾飞的研究。一个资源贫乏,人才和技术均不突出的战败岛国,却用短短的时间在全球工业技术领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的传奇,成为欧美竞相研究和学习的典范,究其企业管理的秘诀就是普遍采取了一种被称作“团队”的组织形式来推动和引领企业的发展。
      丰田曾这样解释团队:“一个人前进五百米,不如500个人每人前进一米”。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企业提倡的不是缔造一两个超人般的管理精英,而是期待员工整体作用得以发挥,强调团队内部对共同利益的追求,对共同事业的认同,从而形成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紧密协同的共依共存关系,最终发挥出大于个体集合的互补倍增效应,来实现团队目标。
      团队精神源于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团队建设的要点却又区别于集体主义精神,这其中团队成员作用的互补性尤为关键。集体主义更强调一种个体融入集体的趋同要求,主张个体发展服从集体模式,它所形成的合力是个体力量的聚集,即所谓的“一根筷子易掰断,一把筷子折不弯”。然而,团队建设追求的不是这样的力量聚集,而是聚合后的聚变。它更注重团队成员的个性和特长的彰显,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懂得自己不是完成事业重任的全才,要实现心中追求离不开团队的其他成员的协同,同时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具备完成重任的某些方面的优势,懂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在这些方面为任务的完成做出贡献,这样相互间自觉协同,责任明确的个体才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团队机器”。
      有一个比较好懂的模型来描述这种聚合力量的神奇。混泥土凝结后抗压,但是不抗拉,面积做大了就容易断裂;钢筋抗拉,但不抗压,多挂点荷载就拉不直。但是他们聚合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团队”后,其抗压和抗拉性能却十分惊人,如果没有这种神奇的聚合的作用发生,高楼大厦、道路桥梁或许只能停留于蓝图之上了。
      我们在团队建设中常会犯“完美主义的错误”,总想着自己勤奋努力缺啥补啥,就可以“修炼”成处处卓越,这个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某种程度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在“英雄”眼里,也许比人都只是比他细一点的“一根筷子”而已。如果团队形成这样一个认知,作用互补,共同依存的团队精神就无从谈起,“团队合力”其实也是十分不稳定的。我们的足球等集体运动项目的表现常常令国人扼腕,队员们缺乏真正的团队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场上队员虽然有专业的技能、明确的站位和分工,但是若队员不能坦然认同自己的弱点,就永远不会在关键时刻自觉的为能弥补自己弱点的伙伴传递机会;而当他不清楚自己的长处时,也就意味着他不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对于完成团队任务多么重要,没有清晰的责任驱动,危机关头只会缺乏信心和勇气,而失去全队得分的机会。
      可见,团队成员见的优势互补是团队作用发挥的核心基础,一个不明了优势的成员其实就是一耳光不清楚自己责任的成员,这对于团队作用的发挥是具有危害的“恭谦”,因此,企业团队成员都要积极严肃地“自我表扬”一下。试一下你就不难发现,这比“自我批评”困难许多,特别是要简明而清晰的表述自己在完成团队共同任务方面的个性和特长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这首先需要你透彻了解共同事业,能熟知分解到时间节点的行动计划,还需要能再剖析自我的基础上把自己植入行动计划的节点上去,需要你以自己所具备的优势才能为依托去“认领”团队任务的相应责任。这真的比“恭谦”地表明优势,进能而相对容易地推卸责任要困难的多。在团队中,一个成员之知道自己不足,是不敢与承担责任的个体。
      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你不必为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因为劣势只是相对的结论,是否能获得成就感关键是看你是否真心热爱这个团队。就好比你完全不必因没有姚明的高度而郁闷,你能成为姚明的优秀传球手那就是很了不起的角色了。可是如果你不清楚自己在团队能冲到什么角色,能承担什么责任,那就是件太糟糕的事情了,就好像一架机器里发现一颗掉落的螺钉,却不知道是安在哪里的,而你就是那颗螺钉的话,那会作何感想?
      企业也应反思,是否在使用一种完美主义的评价和培养方法:过分关注个体的短处和缺憾,而忽视了对特长的发掘和个性的张扬。“拉长短板”的同时绝不应该忘却了让长坂更长具有对团队更重要的意义,其实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团队,各具特长,各显神通的成员是构建完美团队的基石。
(节选自《从“一筷子”到“钢筋混泥土”》作者:甘占勇)

微信二维码

0513-80590515